杜鵬雲 作品

第4章 天寶寨

    

敘府的天寶山寨門外,龍嘯天和杜鵬雲正在被嚴格盤查。

兩個揹著大刀的小嘍兵對他倆左瞧右看,大聲詢問“有寶獻寶,無寶受考。”

“龜兒子,老子哥倆的‘公片寶劄’(袍哥身份的證明),豈是你倆可看的。

老子是自流井萬福堂的劉大爺,你家掌旗大爺張二麻子的引兄,你快去通傳。”

劉大勇早就不耐煩了。

“有寶獻寶,無寶受考。”

“你小子聾了還是瞎了,還不快去讓王天霸給我滾出來。”

大勇大喊道。

“有寶獻寶,無寶受考。”

小嘍兵固執地重複著。

“小兄弟,這是我的公片寶劄,請儘快通傳你家大爺王昌海。”

嘯天拿出自己的三大憲片子(袍哥中大爺的公片)。

小嘍兵馬上跪下,一邊扇自己耳光,一邊說:“龍大爺,小子有眼無珠,不知大爺駕到,請責罰。”

“好了,還不快快通傳。”

大勇一把拉起小嘍兵。

小嘍兵對著山寨高唱:“金雞飛來鳳凰台,大爺千裡拜山來。”

“開城門,龍大爺請。”

山寨門開,小嘍兵陪著嘯天和大勇往裡走。

這時山寨裡,一個袍哥小老幺雙手端著關聖帝君牌位,站在門口一個管事誦:“報報報,稟審公報。”

上座座堂大爺問:“所報何事?”

管事接誦:一不報文官大堂,二不報武官較場,端報到鬆柏山上‘犀利堂’,聖賢住在金閣宮,思念桃園,來到南天門外,不得不報。

大爺問:“有何為證?”

答:“有詩為證。”

接著誦:赤麵赤心下天堂,丹心一片保皇梁。

五關斬過六員將,擂鼓三聲斬蔡陽。

大爺聽後說:“賞銀牌一麵。”

隨即從五穀鬥裡抽出“令”字旗一麵,遞給管事,說:“再探再報。”

管事接過銀牌和“令”字旗,跑出門外探視後,回來報稟:用手接過跪報令,加鞭打馬不留停。

來自門前用目看,聖駕來在十裡亭。

探子打馬莫辭榮,聖駕己至下雲霄。

十裡長亭接駕了,因馬轟轟鬨滔滔。

望見聖人威風耀,周倉又拿青龍刀。

急心回頭來稟報,大、二、五爺聽根苗。

大爺問:“所報何事?”

答:“聖賢來到十裡長亭,不得不報。”

“有何為證。”

“有詩為證。”

“讚詩上來。”

管事誦:赤麵赤心下九天,想起當日在桃園。

烏牛白馬來祭旗,弟兄三人戰連環。

大爺聽後說:“賞銀牌兩麵,再探再報。”

又抽手抽兩杆“令”字旗交給管事,管事接銀牌和“令”旗後,又跑出門外探視,然後回來稟報:“報報報,稟申公報。”

大爺問:“所報何事?”

答:“聖賢來在屋簷前,不得不報。”

大爺馬上喊:“眾哥弟!

快整衣冠等候,迎接聖賢來臨。”

全體弟兄肅立注目,當家三爺接著關聖帝君聖牌進會堂,放於聖桌。

天寶山的掌旗大爺王天霸,方頭大耳,串臉胡,此時遠遠地迎接仁字公口的龍大爺和劉大爺。

他高聲誦著:“今夜晚我抬頭觀看,位位仁兄乃是朝中大賢。

位位仁兄好比升子放碗,乃是取方就圓。

位位仁兄好比河內點燈,乃是海量放寬。

我愚下乃是杉木尖尖,隻能做撐船杆杆。

我愚下乃是棉布做衣服,隻是一個土老粗。

我愚下初出茅廬,未學周公之禮,少讀聖賢之書;多在深山,少在書房;香規不懂,禮義不熟;不懂仁義禮智信,不知三綱與五常。

哪裡明不到之處,請位位仁兄,花花轎人抬人,凡百事搭個好字。”

龍嘯天回禮道:賢兄台休把禮套,請起來聽講根苗。

聽說賢兄修書到,邀約愚兄結金袍,愚兄聞言喜不了,不辭深山路遠遙,翻山越嶺特來到,特意到此結故交,列位仁兄免禮套,犀利堂前來結交。

然後天寶山的舵把子王大爺帶領手下十排兄弟與龍嘯天和劉大勇在院內扯成一個大圓圈,各報碼頭,姓名,並出手式,以示排行(大爺抱拳拱手,二爺右手扶臂,三爺扶左肩,五排扶左手腕,六排扶右手肘,八、十兩排扶左手背)。

他們論完排行,還得行一個“丟柺子”的隆重儀式。

“丟柺子”是哥老會人為了不忘記蓄髮留辮恥辱的一種規定。

“丟柺子”時,彼此將頭用力一擺,把發辨甩到右肩前麵,兩手捧發辨作打拱狀,身體側誌不能“背聖”。

各位大爺因地位不同,所行禮節也不一樣,各有姿勢,各有名稱,如“黃龍纏肢”、“原坐中堂”、“懷中抱月”、“金龍擺尾”、“雅雀口”、“寶垛寶”。

每個人動作要乾淨利落大方,衣服要甩得虎虎作響有生氣,不能拖泥帶水,萎靡不振。

這才賓客齊歡,一起進入聖堂。